Skip to content
Menu
今日美政2
  • Home
    • 支持我们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新书推荐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常见问题
  • 今日美政
    • TagCloud
  • 生命3.0
  • 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 法哲推介
  • 读书分享
    • 发现文明——苏三的《文明学》
    • 解放的悖论
    • 21世纪的21堂课
  • 其他专栏
    • Music
    • Nancy Weekly
    • 美国制宪风云
    • 名家讲坛
    • 北美经纶
    • 今日加政
    • 睿眼历史
  • 会员
    • 关于续费
    • 会员分享
    • 会员分享投稿
    • 创建快捷键
今日美政2

144法国思想长廊 – 反叛与解构的智者米歇尔·福柯:福柯思想的特点

Posted on 05/16/202305/14/2023

法国哲人米歇尔·福柯 AFP-PH/Archives / Par Alain JEAN-ROBERT作者:特约专栏作者:赵越胜[提要]存在主义的时代结束之后,现身的最有影响力的法国哲人是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年10月15日-1984年6月25日)。他的哲学以批判性为其特点,不仅针对法国当代哲学,也针对法国传统哲学。他以翻历史旧账的方式,质疑人们早已习惯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他大胆地挑战权威,试图解构启蒙运动以来,欧洲思想所坚信的理性观念。 问:福柯这个人可以说是法国当代继萨特之后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介绍他,听友们一定有兴趣。 答:走到福柯,可以说我们面临一次精神历险。因为这个人才气高,眼光远,思考问题的角度绝。依我对福柯的阅读,可以说有一种很独特的经验,就是他的论述是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有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事儿,比如犯罪一定要受惩罚,监狱是维持社会运转必不可少的机构。但福柯却会从另一个角度,从囚徒与惩诫者之间的权力关系,来分析监狱制度怎样扩展到整个社会。再比如,人类要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依照传统的看法就是不断地发现真理,但福柯却提出权力与知识的互补性,认为“没有知识,权力不可能行使。知识必定产生权力”。所以谈论真理问题,就不仅仅是个认识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福柯的个性也很独特,他机智、幽默,充满好奇心,而且他有一个共同生活了25年的同性伴侣,但他又不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而且他事实上死于艾滋病,虽然从来没有正式对外宣布过。他是1984年6月25日突然去世,年仅57岁。照说这个年龄对一个思想家而言,正是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影响力从他死后,全法国一片赞誉和惋惜,就能看出来。《世界报》《费加罗报》都是登头版头条,《解放报》周末版用了12个版面,介绍他的生平和著作。发出赞美之声的人,既有古典学者,知识界同仁,政府首脑,甚至有毛主义者,工会领袖和刑满释放的犯人。 问:看来福柯思想涉及到的领域够广泛的。 答:当然。以他在法兰西公学所作的学术演讲为例,就涉及到认知的意志,刑事理论与制度,社会的惩罚机制,精神病学,不正常的人,保卫社会,安全领土与人口,生命政治,主体性与真理,主体解释学,说真话的勇气等等主题。你可以想见,他的思考范围有多宽。福柯曾经是萨特的拥护者,但后来对他也有很尖锐的批评。这在一个真正具有学术思想自由的国家,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法国知识分子的传统主题,即人道主义、捍卫自由这两大主题,却极少改变和动摇。所以,福柯的关注点,之所以聚焦在社会、个人与权力的相互关系上,正是因为他担忧这两大主题,在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学说、主义中,被忽略,被曲解。在福柯学术思想成熟的上世纪六十年代,世界相当动荡。越南战争,法国五月风暴,一系列关乎人类命运的问题摆在思想者面前。知识分子有时会直接面临政治行动的召唤,福柯就数次走上街头抗争。福柯的著作虽然涉猎极广,但其实有一个不变的主题,用福柯研究者埃里森·布朗的话说:“福柯成功地迫使其读者重新审查自己与真理、权力和自我之间的关系。福柯之所以具备教导读者,改变自己生活的能力,因为他拒绝为真理、权力或者自我提供一套普遍适用的模本,在于他坚信,人是自由的。 广告 问:这和萨特的观点很接近,看来探究自由是法国知识分子不变的主题。 答:没错。但是每个人的方式不一样。福柯的一位研究者林恩·范德勒,总结福柯思想论著,有三大特点,挑衅性,问题化,诗意化,这总结得很精炼,听友们抓住这三个特征,对阅读福柯的著作会有帮助。所谓挑衅性,就是他总在质疑中展开论述,不断对现有各种理论解释挑战,但又不给出自己的答案,让你感觉他是在故意挑对手的刺儿。但如果你仔细想一想他提出的质疑,会发现他找到了一个新的角度。所谓问题化,是指他常常把已成为惯例的社会现象变成问题,比如学习成功的标准,是获取更高的报酬,和使个人更具竞争力。福柯就会问,为什么会这样呢?从这个角度,他提出了知识权力化的问题。所谓诗意化,是指福柯的著作、语言富于想象力,遣词造句充满诗意,大家公认福柯的写作风格受尼采的影响极大。林恩·范德勒明确指出:“福柯的著作遵循的是尼采的路径,打破了现代或笛卡尔的哲学探究的传统形式,因为不是现代的或分析性的,福柯的著作便一直极富争议性”。为什么会对福柯的哲学产生争议呢?用范德勒的话说:“福柯的著作与现代哲学的风格不同,因为他的目标不同,所以也不遵守相同的规则”。这里我要稍稍多解释几句。听友们应该还记得,我们在前面介绍的笛卡尔,他被成称为现代哲学之父。其哲学的特点,就是用一套严格的理性逻辑,来寻找探求真理的方法,再以这种方法寻求真理,以达到人类认识的确定性。福柯明白现代哲学的目标和方法,他认为现代哲学的理性原则依赖于几个假设,那就是,有真理存在,人能领会和认识真理,这正是真正人的行为。而福柯却希望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的目标不是像探宝一样去找那个隐藏在某处的真理,而是要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也就是说要问一问,你是谁,你为什么要探求真理?真理到底是什么?福柯不回答存在不存在真理,他要思考的是,这样一套理性的方法、规则、信条会给人类自由的思想和心灵加上什么样的限制。在他看来,世界的丰富性是理性所不能完全认识的,正如同诗的世界是理性无法到达的一样。所以他后来无意中发现诗人雷蒙·鲁塞尔的诗作,立即写下《死亡与迷宫 雷蒙·鲁塞尔的世界》。在这篇论著中,他极富想象力地思考死亡,梦境等等理性达不到的世界。 问:福柯似乎对一切所谓反常的东西感兴趣。 答:从表面上看确实如此,比如他为一位十九世纪的法国双性人的回忆录写导言,又格外关注疯癫与各种性怪癖,但这很难说他本人有什么怪癖。他反复说明的是,社会的理性原则,有其冷酷和非人性的一面。我们必须想到,人生在世,千奇百怪,不能以理性标准所判断的正常与否,来断定是非。生命,活人自身就是存在的理由,人的行为就是自由的领域,而现代社会则用一套理性标准来管理。他特别爱举一个例子,就是中世纪的疯人船。那时所谓疯癫之人可以在船上自由漂流,人们也视之为正常,而现代化管理的社会则要把他们关进疯人院。好,今天算是开个头,福柯的思想值得仔细地向听友们介绍。…

本内容仅对今日美政年会员开放。成为会员
Already a member? Log in here

同类标签文章

法哲推介 (198)

近期文章

  • 美日建立新联系? 10/29/2025
  • 加拿大要出大四了? 10/27/2025
  • 109宪政制度的故乡英国大宪章之前的英国概况之四伽亚城堡的陷落 10/26/2025
  • 108-宪政制度的故乡英国-大宪章之前的英国概况之三-狮心王-理查与-软剑王-约翰 10/25/2025
  • 萨科齐贪腐案详解 10/22/2025

分类

  • Music (241)
  • Nancy Weekly (89)
  • Uncategorized (20)
  • 今日加政 (31)
  • 今日美政 (1,097)
  • 会员分享 (13)
  • 北美经纶 (28)
  • 名家讲坛 (248)
  • 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109)
  • 环顾 (26)
  • 睿眼历史 (50)
  • 美国制宪风云 (19)
  • 读书分享 (201)
    • 21世纪的21堂课 (78)

近期评论

  • Eric Potter 发表在《审判夏娃!》
  • adadaiyun 发表在《审判夏娃!》
  • YG 发表在《美日建立新联系?》
  • gangzhu 发表在《加拿大要出大四了?》
  • Charles H 发表在《加拿大要出大四了?》
  • Eric Potter 发表在《审判夏娃!》
  • mc303517@gmail.com 发表在《审判夏娃!》
  • Eric Potter 发表在《审判夏娃!》
  • Leo 发表在《世界金融的底层改变》
  • adadaiyun 发表在《审判夏娃!》
2025 年 10 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 9 月    

归档

  • 2025 年 10 月 (18)
  • 2025 年 9 月 (20)
  • 2025 年 8 月 (19)
  • 2025 年 7 月 (22)
  • 2025 年 6 月 (28)
  • 2025 年 5 月 (27)
  • 2025 年 4 月 (25)
  • 2025 年 3 月 (30)
  • 2025 年 2 月 (25)
  • 2025 年 1 月 (29)
  • 2024 年 12 月 (24)
  • 2024 年 11 月 (28)
  • 2024 年 10 月 (33)
  • 2024 年 9 月 (29)
  • 2024 年 8 月 (33)
  • 2024 年 7 月 (24)
  • 2024 年 6 月 (24)
  • 2024 年 5 月 (26)
  • 2024 年 4 月 (19)
  • 2024 年 3 月 (25)
  • 2024 年 2 月 (24)
  • 2024 年 1 月 (25)
  • 2023 年 12 月 (21)
  • 2023 年 11 月 (22)
  • 2023 年 10 月 (24)
  • 2023 年 9 月 (24)
  • 2023 年 8 月 (30)
  • 2023 年 7 月 (48)
  • 2023 年 6 月 (44)
  • 2023 年 5 月 (49)
  • 2023 年 4 月 (38)
  • 2023 年 3 月 (47)
  • 2023 年 2 月 (43)
  • 2023 年 1 月 (50)
  • 2022 年 12 月 (49)
  • 2022 年 11 月 (49)
  • 2022 年 10 月 (47)
  • 2022 年 9 月 (60)
  • 2022 年 8 月 (54)
  • 2022 年 7 月 (45)
  • 2022 年 6 月 (51)
  • 2022 年 5 月 (49)
  • 2022 年 4 月 (49)
  • 2022 年 3 月 (51)
  • 2022 年 2 月 (54)
  • 2022 年 1 月 (53)
  • 2021 年 12 月 (70)
  • 2021 年 11 月 (81)
  • 2021 年 10 月 (68)
  • 2021 年 9 月 (71)
  • 2021 年 8 月 (68)
  • 2021 年 7 月 (38)
  • 2021 年 6 月 (40)
  • 2021 年 5 月 (26)
  • 2021 年 4 月 (22)
  • 2021 年 3 月 (21)
  • 2021 年 2 月 (17)
  • 2021 年 1 月 (24)
  • 2020 年 12 月 (10)

标签

社会分析 (423)世界外交 (363)music (226)法哲推介 (198)发现文明 (118)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109)财经科技 (106)竞选消息 (95)去年的今天 (89)Nancy Weekly (88)政党斗争 (82)抗疫基建 (50)睿眼历史 (44)生命3.0 (38)丑闻曝光 (31)北美经纶 (22)国家安全 (21)环顾 (20)美国制宪风云 (19)延林视角 (19)最高法院 (18)解放的悖论 (18)堕胎控枪 (18)种族问题 (16)秦晖 (11)张千帆 (10)会员分享 (10)经史之间 (7)自由的基因 (6)加拿大大选 (6)杜延林 (6)思想操练公众号专辑 (5)
©2025 今日美政2 | Powered by Superb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