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 今日美政
冷战简史已经讲了 20 多讲了,也逐渐接近了尾声。我们都知道冷战最后是以苏联解体而结束的。苏联的解体过程大多数人都比较熟悉,我就不打算把这部分作为讲座的重点了。
我想集中分析一下,苏联为什么解体?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为什么走不下去了?苏联解体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呢?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浪潮的高潮阶段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在一百年前,也就是上个世纪的 20 年代。不仅苏联建立了,而且德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的共产党势力也很大;在共产国际(也就是第三国际)建立之初,全世界只有 13 个共产党。但到二战期间,为了统一对付希特勒德国的需要,共产国际解散,这时候全世界已经建立了 68 个共产党;请注意,这是在二战结束之前,苏联还不是一个超级大国。这些共产党的建立,确实是有国际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的。换句话说,这些共产党人确实是希望找到一条解放自己国家的工人、改善工人生产环境,以及依靠工人的力量强大自己国家的愿望的;第二次社会主义浪潮发生在二战之后。当然,其中有些国家是苏联强迫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比如东欧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但也确实有不少地区和国家是自己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比如中国、也门,东南半岛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非洲的有埃及、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贝宁、刚果、莫桑比克、津巴布韦等等。一些国家没有建立共产党统治,但都在宪法中声明了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或者追求社会主义目标。

那么问题是,为什么那么多国家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社会主义在这些历史上的落后国家中如此有市场呢?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马克思本人所设想的将会首先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却都没有实现社会主义。而恰恰是马克思认为根本没有条件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比如俄罗斯,却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社会主义本身,对于马克思来说也仅仅是一种设想和实验。马克思更多地是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了资本主义存在的问题。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获得政权的途径,比如议会斗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由于垄断的原因必然崩溃等等,都是建立在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之下,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谓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就必然有两个重要的参与者,一是发达的资产阶级;二是发达的无产阶级。所谓发达,指的是他们都是理性的,都是有自己的理论的,而且都是懂得如何斗争的。比如马克思和恩格斯都非常强调工会的组织作用。
但后来的各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或者社会党人在实践中发现,当这种阶级斗争趋于成熟之后,劳资双方达成了某种均势。资本家垄断了资本和生产资料,但工会也垄断了劳动力。加上民主选举制度的成熟,政府越来越倾向于支持工会的存在。工会和资本家的斗争就不一定必须是你死我活的,而可以是共存的。工人的工资、工作保障、福利和养老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所谓采取革命手段彻底推翻一个阶级,就显得没有太大必要了。
但是在资本主义不发达的国家里,则不是这样。一方面,本国的资产阶级并不发达,事实上他们往往是以买办的形式存在,成为发达国家资本家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本国的无产阶级也不发达。由于之前农业社会导致的普遍贫穷,因此他们愿意接受任何工业生产的低工资和低待遇。这种现象对于来自中国的人来说,并不难理解。我们小时候学过一篇夏衍写的报告文学,叫 “包身工”。看过这篇报告文学的人都会觉得那些处境极其悲惨的包身工是被人贩子骗到大城市工厂里去的。但实际上,当时的苏北地区非常贫穷,能够送孩子去城市大工厂做包身工,是当地农民最好的出路之一。这是需要托关系,走路子,还得付不菲的中介费,才能央求熟人介绍进入工厂的。换句话说,不是“人贩子”骗这些女孩子去打工,而是这些女孩子求着工头让她们进入工厂打工。供求关系是反过来的。这种情况下,工人阶级缺乏自主反抗的动力。日本电影 “啊,野麦岭” 也表现了当时的这种类似的情景。这不是中国特有现象,而是几乎所有欠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
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发达国家的资本家必然在合作中能赚取更高的利润,而在欠发达国家中形成各种各样的所谓血汗工厂。欠发达国家绝大部分被死死地按在产业链的最低端,而且随时受到发达国家产业资本的威胁。而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需要抢夺的市场和原材料产地,都轮不上欠发达国家来掺和。换句话说,除非有很好的机缘,否则欠发达国家再想走发达工业国家靠产业资本来使得国家发达和兴盛,就变得十分困难。
所以在大多数欠发达国家看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不能使自己的国家变得强大,也不能使自己的人民变得富裕。他们必须另辟蹊径。这个蹊径是什么呢?历史给我们一个答案,那就是发动更多的人参与自己国家的建设。英国的长弓兵为什么能打败法国的贵族骑士?因为发动了人民。普通农民经过简单训练就可以操弄长弓,射杀法国多年培养出来的骑士;法国在拿破仑治下为什么天下无敌?因为法国老百姓最先发育出了民族主义;实际上法国是以全国人民之力,来对付欧洲旧贵族的势力。因此顺着这个思路来想,那么工人阶级解放了,人民当家作主了,是不是就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生产力,更好地完成自己国家的力量整合,那么相对于工人阶级处于被动状态的资本主义国家,是不是就有了制度上的优势了呢?

这是当时绝大多数欠发达国家共产主义革命者的愿望。解放全人类,也许是一个类似创建人间天堂的乌托邦梦想。但更现实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国家摆脱贫困,取得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优势。
但后来的历史证明,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社会主义从解放工人的角度来看,应该是一个更为民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政治权力被更多公民所共享的社会。但实际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非常集权的统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也许罗马的历史会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罗马从公元前 509 年最后一个国王塔克文被驱逐,王政时代结束,一直到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被授予 “奥古斯都” 第一国民的称号,成为事实上的皇帝。一共经历了 480 多年的共和体制。这种共和体制实际上是融合了帝制、民主制和寡头政治的一种混合的,动态的政治制度。罗马在这个灵活的,享有一定民主的制度下,达到了其最辉煌的顶端。
但共和制为什么最后覆灭了呢?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罗马平民的力量逐渐地占据了对贵族势力的上峰。
罗马一开始也是贵族欺压平民的格局。但后来由于平民不满贵族的特权和对平民利益的侵蚀,罗马爆发了平民离开罗马运动。贵族没有了平民的支持显然是不行的,因此贵族开始向平民妥协,平民就开始可以选举自己的保民官。虽然保民官本身也往往是贵族,但他们代表平民的利益。
保民官和元老院之间多次爆发冲突。最严重的冲突可能就体现在公元前 133年和 122 年的格拉古兄弟统治期间。这俩兄弟都是贵族,但他们是保民官,是替平民说话的。他们主张把公共土地分给罗马的贫民,这就动了元老院贵族的蛋糕。后来这两兄弟都被元老院的贵族们给杀掉了。这一回合算是贵族赢了。但随着罗马的强盛,平民的力量越来越大,最终通过凯撒(他也是保民官)和屋大维,结束了贵族元老院统治,罗马结束了共和,进入了帝制。

为什么平民力量增大反而导致了独裁呢?这是因为所谓元老制(贵族制)是历史中逐渐发育出来的。罗马的元老们绝大多数都是各部族的首领,他们有自己根深蒂固的真实的实力。因此权力必须在这些人之中得到分享,这就是共和制度。但是平民呢?他们没有一个自然形成的共和机制,他们都缺乏真实的权力基础。比如苏联红军的缔造者托洛斯基,虽然他缔造了红军,但并不真正拥有红军的全部忠诚,红军并不是托洛斯基的政治基础,因此一旦最高权力者打倒托洛斯基,那么他瞬间就失去了全部的政治能量。你打倒一个罗马元老院的元老,就可能引起一个部族的反叛,这是不一样的。
正因为平民,或者后来的无产阶级缺乏一个自然形成的权力共和的机制,因此一旦他们的力量强大起来,就只能依靠一个大家信任的独裁者来代表自己的利益。罗马的共和制也就演变为了帝制,而无产阶级革命之后形成的政权,也因为天然缺乏共和所必须的政治势力均衡,很快回归权力的本性,那就是权力的不断扩张,最后形成权力的垄断,也就是独裁。
那么这种独裁体制为什么会导致苏联的解体呢?这个问题,我们下一次来聊。
Eric
很棒的一片理论分析。
我一直有个疑惑,为什么无产阶级政权最后都走向独裁,Eric这片文章给了我启发。
以前我就有个疑问,虽然不知道正确与否,社会主义这套理论,是是否根本搞不起来?马克思没有提出具体实行方案,这套理论是否就是纯粹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呢?
上大学时候,老师说过实现社会主义的基础是什么,他说:物资极大丰富,人民思想水平极高。现在想想这根本就是瞎扯,“极”这个词无法量化啊,人人都开上奔驰算不算物质极大丰富?开什么价位的奔驰就算极大了?40万的?上面可还有几百万的呢
这是老师还说过,在社会主义下,货币就没有了,人根据所需去领取物品,所谓思想水平极高。我觉得这是一种对人性的否定吧,人人都开奔驰了,但有人想开法拉利的怎么办?这种否定人性的理论,感觉更像是宗教啊,类似于基督教中的7大罪……
这让我觉得社会主义更像是一个有宗教色彩的“美好的愿望”,在这种愿望的鼓励下,集合起来的“乌合之众”就像宗教里需要神明一样,需要一个带头者,一个领导者,就更容易产生独裁……
以上只是一些个人瞎想……
是的。和自由主义理论相比,共产主义理论极其粗糙。其实美国和苏联一样,都是试图开创一种人类当时还尚未有过的一种政治管理制度。但美国成功了,苏联失败了。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两者理论基础的复杂和自洽程度有很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