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 今日美政
最近在听王志安的一期节目后,有一些感想,今天说来和朋友们分享分享。
王志安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对一些问题的看法我也存在一些异议,尤其是王志安对西方世界的评论,有时候还是存在某种距离感,不太符合真实的西方世界的情况,或者不太符合现代价值观的。但王志安对于中国现象的一些评论,确实很有意思。
在节目中他介绍了最近中国发生的一起事件。说是有一个脱口秀的演员叫杨笠的,被中国一家著名的电子商务公司京东公司请来做产品推销。杨笠的脱口秀呢,主要是讽刺男性的。这引发了京东的男性会员的抵制。京东公司一看形势不妙,立刻撤销了杨笠的代言销售广告,结果反过来又引发了女性的抵制。说你们京东就怕男性客户是吧?好,我们也死给你看!结果弄得京东是里外不是人。
我由于好奇,还去查了一下杨笠的履历。结果发现杨笠代言引起的各种抵制还真不少啊,甚至包括奔驰汽车也遭到过类似情况,请杨笠来营销,结果遭到大规模抵制,甚至导致了当年销量的下滑。
我就更好奇了,这杨笠怎么就那么遭人恨呢?

我看了几段杨笠的脱口秀表演,感觉很一般。她的一些话似乎有一些攻击力,比如男人都是垃圾,普通的男人不应该自信等等。但作为脱口秀,杨笠的攻击性应该说是很弱的。和杨笠相比,美国的一些脱口秀名家攻击性要高得多了。比如我喜欢的 George Carlin 对基督教信仰的攻击(憨豆先生也类似),Bill Burr 对女性权利的攻击,甚至包括较为温和的加拿大脱口秀名家 Peter Russell 对各个族裔的讽刺挖苦,尺度都远远超过杨笠的攻击性。反对和批评他们的人当然也有,但基本上不会形成一种现象级的群体抵制。我觉得这里有一种文化上可以进行对比的地方。
王志安先生评价说中国的脱口秀没有讽刺权贵,而是把讽刺的矛头对向了普通民众,因此引起争议。我觉得这种因素也许是存在的,但不是主要的原因。因为西方脱口秀演员攻击的对象,并不总是权贵,经常性地他们就是在嘲笑普通人。大家也基本上就是一笑了之。我觉得构成这种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西方的社会人际关系,和中国传统的社会人际关系有一个很大的差别。
这个差别就是,西方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相对平面化的陌生人构成的相对平等的关系;而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则是一种亲疏有别的,同心圆式的人际关系。你可以把西方社会的人际关系想象成一张平铺的渔网,渔网上的每一个节点就是一个个人,他们之间多少也有一些高低贵贱的区别;在生活中打交道,也多少有些亲疏远近的区别;但总的来说,大家是相对横向铺开的不同节点,相对来说,对于不同的人的态度,区别没有那么大。但中国传统社会呢,更像是一个堆成金字塔结构的洋葱。每个人都是一个洋葱的内核,也同时是其他洋葱的外皮。你离洋葱内核的距离,就是你和这个人的亲密程度,同时,这个金字塔也决定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等级型的排布,每一个洋葱头都知道比自己高的等级是谁,比自己低的等级是谁。对于不同等级的人的态度是不同的。
这是因为西方和中国历史的不同造成的。西方社会的本质是一个商业社会,从古代的克里特岛,到希腊,到罗马,到拜占庭,甚至到维京人,他们本质上都是商人,有时候客串一下强盗。商业社会就容易导致陌生人社会,因为你总和熟人做生意,这生意就做不大。欧洲、近东和北非居住着多种多样的民族,这也有利于发展出陌生人社会的形态。到了近代,资本主义大发展,就更是提出了人人平等的观念。所谓人人平等中的人人,就必须是陌生人,因为你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其实就无法做到平等,是必然有上下级关系,榜样和模仿关系,以及领导和追随关系的。
但中国古代自周朝开始,就是以管理血亲的方式来进行社会管理的。中国历史上宣称自己是以孝治天下的朝代就很多,大的朝代就有汉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等等。孝道本身,就是一种等级观念,一种亲疏有别的观念。可以简单地说,中国的社会人际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熟人社会的模式。有时候连社会等级都可以被归入血亲关系,比如叫当地的官员为父母官,管皇帝叫君父。中国人进入陌生人社会的时间并不长,最早可能只能上溯到上海开埠的时代,到现在不到 200 年。大家如果对上海人熟悉的话,多多少少可以感觉到上海人的人际关系,和中国大多数地方都不太一样,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上海开埠不但引入了西方文化,而且它的发达就是一群陌生人聚到一起干起来的。
好,铺垫到这里,大家可能还是听得一头雾水。这社会人际关系,和脱口秀有什么关系啊?艾睿是不是又习惯性地跑题了?
接下来我想说的是另一个概念,就是攻击性。我们一般理解的攻击性,往往都是带有恶意的侵略,是为了占别人便宜的一种行为。但实际上,生活中有大量的攻击性行为是无害的。比如说,小狮子之间会相互打闹,成年群居动物之间也会经常看到这种你咬我一口,我抓你一下的打闹行为。这些行为本身,确实带有一些攻击性。但这种攻击,只是释放自己动物的某种攻击本能,并不是为了霸凌或者欺辱对方。说白了,这种攻击甚至带有一种亲昵和撒娇的味道。小男孩谁没有玩过摔跤游戏?谁没有玩过斗鸡游戏?小女孩谁没整过自己的闺蜜?当然,现在的孩子们往往把这种攻击性释放在了电子游戏中了。换句话说,这种攻击性在人类中需要得到释放,不释放,会憋死人的,因为我们的基因中自带这种攻击性。
我们现在来看在西方陌生人社会中,和东方熟人社会中,大家会如何来处理这种攻击性的释放呢?

在西方的陌生人社会中,你很难去释放这种攻击性。要不然就去打架,这就是西方古典英雄主义的起源,也是罗马人为什么那么热衷于看角斗士表演的原因。平时西方人大家不太敢轻易释放自己的攻击性,因为在陌生人群落中,人家不一定理解你的真实意思;因为陌生,大家的安全感都不强,所以最好相互彬彬有礼,不要轻易去挑逗别人。但这种攻击性和挑逗的欲望总要得到释放,怎么办呢?
古希腊很早就诞生了喜剧演员这一职业。他们的任务,就是公开说出很多人不敢说的话,公开挑衅权威,甚至公开挑衅民众。这后来演变成古罗马的小丑文化 (Balatro)和英国的宫廷小丑。他们就是扑克牌上的 joker 的来源,他们都有攻击的特权,甚至攻击的对象还可能是权贵本人。苏格兰还有一个著名的宫廷小丑叫乔治布坎南,公开嘲笑当时的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在苏格兰叫詹姆斯六世)懒惰,他设计了一个计谋,骗国王把王位让给自己,他当了 15 天的国王。国王也只能忍了。我们这里只是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这种现象,所以就忽略了它的政治含义。从文化上来说,西方实际上是把这种攻击性的释放,委托给了专门的人来做,他们就是喜剧演员,和小丑 Jester,Joker。延续到今天,就成了脱口秀演员 comedian。他们能说平常人不能说的话,他们可以超越很多社会规则,包括政治正确,包括种族平等,包括女性运动,甚至嘲笑犹太人。他们几乎没有不敢说的话,虽然还是有点底线,但这个底线基本上在 P3 水平上(地下停车场第三层)。
我们再来看中国传统社会模式。
中国古代也有公共的小丑,也有一些讽刺剧的上演。这种戏剧在元朝就很流行了。但总的来说,他们讽刺攻击的成分很低。这确实也有等级社会的因素,这些民间艺人不敢轻易攻击权贵,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洋葱结构的社会中,这种攻击性在洋葱内部得到了释放。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中国的这种洋葱结构的人际关系中,靠近内核部分的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远超过西方陌生人社会的亲密程度。所以很多中国人到了西方,会觉得西方人很容易交朋友,但很难发展出铁哥们那种关系。换句话说,亲密程度达不到中国人洋葱头内部的那种亲密关系。亲密程度高会怎么样呢?会提高对攻击性的忍耐程度。在很亲密的关系中,这种相互攻击会被认为是一种亲昵的挑逗,甚至是增加感情的一种方式。相互撒撒娇,可以增进感情。
前不久我看了一个视频,一个也许是西化得比较彻底的中国女孩,在抱怨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说话很扫兴。她举出的一些例子在西方人看来似乎就不太礼貌了,比如说自己为他们买的礼物不划算,自己讲的笑话不好笑等等。其实我也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也熟悉这种中国熟人间的 “直来直去”。这种在西方陌生人社会中看来是比较有攻击性的说法和做法,其实在中国的熟人社会中,其实是相当安全的。我们关系好,我才这样 “直来直去”,不必顾及你的感受。在这个超级安全的熟人环境下,攻击性本能得到安全的释放。
最后,我们就要说到中国的这个杨笠,说到攻击性脱口秀在中国遇到的问题。中国还没有习惯西方社会的那种把攻击性赋予那些拥有表达特权的小丑,或者 comedians 的做法;所以在中国舞台上,突然讲出攻击性很强的话,确实就具有了冲击性。因为这是公开表演,就脱离了洋葱头内部的安全的熟人环境。你杨笠是谁啊?我不认识你啊,你凭什么来攻击我们男性呢?我要是你男朋友,你随便骂我是垃圾都行(别忘了中国老婆会骂中国老公是废物窝囊废的,我的长辈亲戚中就有这样的老婆,一点都不影响他们的夫妻关系)。但你对我是陌生人,你怎么能这样攻击我们呢?你杨笠哪里来的特权呢?
在安全的环境下,攻击性就会自然得到释放。大家想一想攻击杨笠的是什么人?绝大多数都是网络上的吧?洋葱头提供了一个亲情包裹下的安全环境,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可以不露面的安全环境。所以在这两种环境下,你也会看到很多的攻击性的表现。不过呢,后一种攻击性,多半就是真的攻击,恶意攻击,而不是我们上面说的类似于撒娇一样的温和攻击了。
我今天只是出于好奇,为什么中国的脱口秀会引发那么大的风波;而西方的脱口秀大家司空见惯呢?我喜欢从文化的核心来找东西方的差别,我的这些思考,也就作为抛砖引玉中的那块砖头来用吧。
E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