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 今日美政
周五本来是我们用来讲托克马克的 “生命三点零” 的时间。但最近我阅读了一些关于中东两河流域地区早期文明的资料,感觉非常有意思。反正也是知识性的讲座,今天我就干脆现炒现卖,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所得。这次学习解决了我的一个长期以来的问题,那就是犹太教是怎么来的?
首先要声明的是,我这里讲的仅仅是从人类考古的历史角度来聊犹太教的早期起源。属于历史范畴而不是宗教范畴。从宗教上来说,犹太教显然是亚当夏娃、亚伯拉罕和雅各(也就是以色列)传下来的。我们今天讲的和宗教本身没有关系,而是讲人类早期文化的历史。

1842 年的时候,住摩苏尔的一位法国外交官开始在狄格里斯河边上开始考古发掘,这一发掘不得了,竟然发现了古代著名的亚述帝国的都城,尼尼微。尼尼微的位置,就在今天的伊拉克的摩苏尔城附近,挨着叙利亚。法国人经费不足,没有找到什么宝贝。但后来闻讯赶来的英国外交官莱亚德可真是运气爆棚了。他没有费多大力气,就从法国人的考古工地附近,找到了著名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亚述巴尼拔 Ashurbanipal 是古代亚述帝国的一位国王,在位时间是公元前 7 世纪。亚述巴尼拔这个国王非常能打,他统治了亚述 38 年,亚述帝国达到了其巅峰时期,完全征服了埃及。和古代中国一样,盛世的皇帝除了开疆扩土以外,最喜欢做的事儿就是让自己显得像一个知识分子。所以这位亚述巴尼拔国王,把自己的战利品大多数都用在了收集天下的书籍上,就建立了这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亚述巴尼拔国王图书馆。据称在这个图书馆鼎盛时期,藏书超过 10 万册。别忘了,当时是没有纸张的。这个图书馆中的所谓图书,都是刻着楔形文字的泥板。储藏 10万册泥板书!这得是多大的一座图书馆啊。这座图书馆的发现,被认为是 “世界上最珍贵的历史资料的来源。”。莱亚德发现这个图书馆的时候,当时估计找到了超过 3 万块刻着楔形文字的泥板。但由于当时是人管理不善,损坏了一批泥板。所以送到英国被大英博物馆妥善保持的泥板,只有 2.2 万块。莱亚德就是靠这次考古发现,发了大财。
在这些泥板中,人们发现并且破译了一部重要的史诗,叫吉尔伽美什史诗。大约有 12 块泥板,3500 多行楔形文字。这部史诗记述了古代苏美尔人的一位国王叫吉尔伽美什的。他在位的时间,可以上推到公元前 2900 年到公元前 2300 年。这是什么时候呢?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城邦,没有之一。
美索不达米亚这个词,是希腊人给起的,意思就是两条河之间的地方。这两条河,就是幼发拉底河和狄格里斯河。最早的人类城邦文明,就是沿着这两条河,在这两条河的冲击平原上建立的。同时代的还有埃及尼罗河流域的文明,但古埃及文明无论在人口上还是在社会复杂程度上,都无法和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的文明相比。苏美尔人建立的最大的一座城市乌鲁克 Uruk,人口已经超过了 5 万人,占地超过 250 公顷。这在当时就算是一座大城了。而吉尔伽美什,就是乌鲁克的统治者。
当人们破译了吉尔伽美什史诗之后,大吃一惊。因为其中提到的这位传奇的乌鲁克之王的经历,和后来的希伯来圣经中的故事,和古希腊的荷马史诗,都有高度重合的部分。比如其中提到的大洪水和方舟的故事,让希伯来圣经看上去像是抄别人的作业;吉尔伽美什也和希腊著名的大英雄阿喀琉斯一样,是半人半神的存在,也同样对死亡有着深刻的感受和思考。吉尔伽美什史诗的发现,使得 整个中东,甚至早期欧洲文明的发育,似乎找到了文明最初的起点。
亚述巴尼拔图书馆中的文献显然不止吉尔伽美什史诗这一点,今天我们就从这些记载着早期苏美尔人文明的泥板上,来看看早期的文明,是如何逐渐演变成了后来的给人类文明造成重大影响的犹太教的。
首先,早期的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和其他早期人类文明一样,都是多神教,而且是自然神崇拜为主。不同的城邦里,大家崇拜着不同的神祇。乌鲁克是这些城邦中的老大哥,他们崇拜一个叫安 An 的众神之神和爱神及战神伊南娜 Inanna (这是不是很像雅典娜?);另一个城邦叫尼普尔的,他们崇拜风神恩利尔 Enlil;苏鲁巴克崇拜水神恩基 Enki;另外其他城邦还有太阳神乌图,月亮神南纳等等不同的神祇。
在苏鲁巴克的神话中,就记载了众神要发洪水消灭人类,水神 Enki 悄悄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一个叫齐乌苏德拉 Ziusudra 的王子,叫他赶快造一艘大船,带上自己家人和所有动物来躲避洪水。后来洪水退去,齐乌苏德拉在一座高山顶上登陆,然后向众神献祭,众神保佑他子孙兴旺。
后来两河流域崛起了一个新的民族,他们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Akkadians,他们建立人类第一个大帝国,阿卡德帝国,这个时候是公元前 2334 年。(请注意,早期埃及的王朝虽然时间比阿卡德帝国要早,但因为政权的内向性和民族的单一性,一般历史学界不认为古埃及是一个帝国)。阿卡德帝国的建立,第一次确定了所谓新月沃土的文明范围,也就是从两河流域到叙利亚拐了一个弯,然后折向西南,涵盖了迦南地区,一直延申到古埃及。这就是著名的新月沃土文明带。阿卡德帝国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不到 200 年时间,但在文化上,他们吸收并且整合了原先散落在不同城邦中的苏美尔人的文化。

在阿卡德人的神话中,就开始出现了创世纪的内容。他们认为主神是苏美尔人风神恩利尔,恩利尔创造了一群小神为自己管理世界;而小神们为了偷懒,又用神的血和地下的泥土捏吧捏吧,创造了人类,给自己干活。但后来恩利尔觉得人类繁殖太快,打扰了自己的清净,就想干一件事灭绝人类。没错,你一定猜到了,又是发大水。我们上面提到的水神 Enki,在阿卡德文明中,被叫做 Ea 伊亚。在阿卡德版本的大洪水故事里,被拣选来造方舟救人的人,被称为是Altra-Hasis 阿特拉哈希斯。这个故事换了主人公,但戏码还是老戏码,造船,带家人带动物,洪水褪去之后献祭,然后得到神的祝福。
阿卡德帝国的崩溃很像中国明朝的崩溃,国内由于气候变化,农业减产,另外加一个不同民族之间的冲突,外有蛮族入侵。所以阿卡德帝国延续了大概 180 年之后,就崩溃了。两河流域重新回到了小邦林立的阶段。直到 260 年之后,另一个帝国的崛起,这些人也是来自两河流域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也属于闪族人,他们被称为 Amorites,他们建立的这个帝国,就是巴比伦。巴比伦的语言和阿卡德高度相似,因此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建立这两个大帝国的民族至少是近亲关系。
我们上面提到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就是创作于巴比伦时期。虽然他本人生活的年代远远早于巴比伦王国,甚至可能要早一千年。但是吉尔伽美什的故事被编纂成史诗,则是在巴比伦时期,也就是公元前 1000 – 1500 年。吉尔伽美什史诗中,大洪水故事的主人公被替换成了一个长生不老的人,叫乌塔娜皮什提姆 Utnapishtim 。戏码当然还是老戏码,水神 Ea 伊亚把众神要发大水的消息告诉了乌塔娜皮什提姆,这位老哥接着要做的事情就是造船,带家人带动物,然后在大洪水中保留了人类和动物物种。七天之后,洪水退去。在吉尔伽美什的版本中,出现了一个新桥段,就是乌塔娜皮什提姆连放出去了三次鸟,去看看大水是不是退去了。第一次放出去的是鸽子,鸽子飞回来了,没找到陆地;第二次放了一只燕子,燕子也飞回了方舟,说明还是没有陆地;第三次放了一只乌鸦,乌鸦就没有再飞回来,于是乌塔娜皮什提姆知道,陆地出现了,大洪水退去了。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这已经非常接近希伯来圣经,也就是Torah 的版本了。希伯来圣经的创世纪中,诺亚放出去四次鸟。第一次是乌鸦,后三次是鸽子。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洪水是七天时间,而诺亚的鸽子第一次发现水没有退,到第二次出去发现水开始退了,也是七天时间。接下来的戏码也是一样的,献祭,祈祷,被神祝福。

但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和巴比伦人的神话故事中,都是多神的神话系统。这个神话系统中有两个因素,后来分别被犹太人和希腊人学了过去。被犹太人学过去的,是创世纪的概念,这个世界是神创造的,如何如何创造,然后如何如何要惩罚人类;被希腊人学过去的是众神之间的关系,有一个父神,有一个母神,有一个凶神恶煞的要整人类的,就有一个慈眉善目的要拯救人类的。
那么两河流域的多神崇拜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变成了犹太人的一神信仰的呢?古代巴比伦的创世神话和后来的神造天地的传说又有哪些传承关系呢?这就留到我们下一次来继续讲这个关于早期神话故事如何随时间演变的故事吧。
E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