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在经历漫长的中世纪之后,欧洲渐渐醒来。这个苏醒的结果是人与神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地理大发现,以及智者贤人对古典世界的重新认识,唤醒了人对自身的审视。人们开始赞赏自己,相信自己,把这种认识变为文化、艺术、思想、科学的具体成果的,是一些令人惊叹的天才巨人。文艺复兴的标志之一,就是一个巨人辈出的时
问:人们常说,文艺复兴时代是巨人的时代,这里面具体的情况是怎样的,请你给听友们详细介绍一下吧。
答:好。这个时代确实是个让人惊叹的时代,如果你是一位艺术爱好者,你有机会参观欧美各国的博物馆,你会发现总有一个部分,压得你喘不过气来,那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乔托、马萨乔、委洛乃兹、波提切利,更不要提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和拉斐尔。这些名字可谓如雷贯耳,几乎人人知道。他们是文艺复兴时代最灿烂的巨星。但是,文艺复兴的成果并不仅仅在绘画、造型领域,在文学、哲学、政治学各个领域,都有伟大的人物和重要的著作。我们有幸给听友们介绍这个时代,这真是一条思想、文化、艺术长廊。让我们和听友们一起慢慢走,细细品,这会是一个兴味无穷的观赏、思索之旅。
问:好,不过文艺复兴是个文化史概念,也是个大历史概念。你恐怕还是需要做一些背景介绍。
答:对。我们要先花点时间,来把这个概念的来龙去脉介绍一下。首先,我先给听友们一个一般性的概念,文艺复兴Renaissance这个词,也可以翻译为再生。因为naissance本就是出生的意思,renaissance复兴、再生都意味着面对一个已有的范型。从当下往回比较,才会有复兴、再生这种提法。文艺复兴在世界史的链条上是紧跟在中世纪之后的,所以复兴不是对中世纪而言,相对于中世纪就不是复兴而是延续。所以它一定是对中世纪之前,也就是古典时代的复兴。这就是说,文艺复兴这个历史事件,是从中世纪摆脱出来,而以中世纪之前的古典时代,作为当时社会追求的一个范本。那么为什么在文艺复兴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人,会用古典时代,也就是寻找古希腊、罗马的精神资源,来创造一种表面上看是复古,而实际上却是新生的文化形态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尽量简短地谈几句中世纪。
问:这是不是说,中世纪社会的主导力量是基督教。
答;可以这样看。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中有一段描述,他认为是对中世纪本质性的概括。他说,“在这一时期的实质生活中,教会是无所不在的。宗教渗入政治与社会生活,在封建主义下,领主与封臣的相互义务是由宗教誓约确认的。主教和修道院长作为土地所有者,自己也成为封建显贵。在各个君主国家,国王由王国的首席教士加冕,发誓要以正义和虔敬的态度进行统治,然后给涂上圣油。城市的各个行会,充当世俗的宗教兄弟会,每个行会会选择一个守护神圣徒。宗教节日在街上举行游行。城市居民为了消遣而观看宗教戏剧。新兴的城市,如果有了一位主教,就特别关心建造一座大教堂。多年的艰苦努力和经久的宗教热情,产生出一座座哥特式大教堂,至今仍然屹立,成为中世纪文明最好的纪念物”。这段话可以说把一个基督教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描述到了。在这个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人们更关注的是神而不是人,文化的主要角色也是神。因为中世纪人们的生活环境很不安定,社会管理缺失,统治阶层不负责任,唯利是图,落后的生产方式造成普遍的贫穷,各种瘟疫流行,人的生命毫无保证。乡村中豪强土匪横征暴敛,这一切都在人的心中造成生存恐惧感,他们唯一的躲避之处,庇护之所,就是教会组织。所以当时在欧洲,修道院遍布,男男女女躲在自己信赖的团体中,过沉思默想的生活。人们很容易接受基督教对人的原罪的强调,人人都相信自己是罪人,渺小如尘土。
问:那么这种社会的特点,在人的精神领域,会有什么影响呢?
答:这可以用巴黎神学院一位教授的话来概括,那就是哲学成为神学的婢女。这种哲学就是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它的目的就是使用某些哲学概念来证明基督教义的真理性。虽然有一些重要的经院哲学家,也有许多思想成果,但是从广泛的意义上,哲学所需要的自由的探索是不存在的。经院哲学家也从希腊、罗马的经典中寻找资源,但是目的在于构建一个属于神的精神王国,研究文艺复兴的大师欧金尼奥·加林,在论述中世纪的思想危机时指出,中世纪思想家对古典哲学的吸取,主要集中在柏拉图,贬低肉体存在,推崇心灵至上的学说上。在加林看来,这就是“人作为一个时间上短暂的过客,他原先已经是完善的存在物,他的此生是没有意义的,并且注定要返回自己的本源。崇高并非为世俗的杂务忙碌,而是观看神秘的演示,它使我们从世俗骚动的享受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浊浪中分离出来,恢复永恒和洁净的本质”。这一点我们在观看中世纪的绘画作品时,能真切地体会到。中世纪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大多单薄、羸瘦,面部表情呆滞、悲苦,那些表现耶稣基督的画作,也把耶稣画成苦难悲惨的形象,这是中世纪人在现实中感受的反映。文艺复兴则会改变这些。好,我们下次再谈。
音频出来的是中文法国新闻,是不是弄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