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Menu
今日美政2
  • Home
    • 支持我们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新书推荐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常见问题
  • 今日美政
    • TagCloud
  • 生命3.0
  • 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 法哲推介
  • 读书分享
    • 发现文明——苏三的《文明学》
    • 解放的悖论
    • 21世纪的21堂课
  • 其他专栏
    • Music
    • Nancy Weekly
    • 美国制宪风云
    • 名家讲坛
    • 北美经纶
    • 今日加政
    • 睿眼历史
  • 会员
    • 关于续费
    • 会员分享
    • 会员分享投稿
    • 创建快捷键
今日美政2

一本书、一个人、一颗心

Posted on 09/11/202209/13/2022

作者: FX 文字配音:Nancy

(作者为一个理科生,她觉得自己一直挣扎在“越学越无知、越绝望”的无解困境里,只能用文学、艺术、音乐、时政什么的来安慰自己)

安东尼·波登 (Anthony Bourdain),那个被大家叫做托尼 (Tony) 的大个子, 在标准化定义的“事业巅峰”期突然谢世了,这大家都知道了;他人到中年时写了本被定义为“食前必读”的《后厨机密》(Kitchen Confidential),出版后,几乎一夜之间,连人带书一起火了,这大家也都知道了。虽然我是他的粉丝,也是对食物很有兴趣的人,但是必须很惭愧地承认之前还没有坐下来认真学习过他的“机密文件”,不过从他的影视化的作品中感受到了他非比寻常的文采、才华和视角,还有由他的作品反映出的个性和人格,一直很欣赏,也一直在“追踪”他的源源不断、开启胃口也开启脑洞的新作的呈示 !

不久前,终于在上下班路上地铁的“咣当”里读完了“机密”,第一个想法就是:“同时失去一位优秀的厨师和一个超会说故事的写者真是太过惨重的损失!” 托尼的笔很神奇,点到之处除了不会让你失望之外还常常带来意外之惊 (惊喜、惊诧、或惊悚)! 我,没有机会吃过他做的食物,可是从“机密”里好像能闻见和尝到他那极具生命力的笔触到过的鸡、鸭、鱼、肉、汤、蔬、面、酒、糕点、高汤 —— 充满诱惑的色香味,裹满了、浸透了厨师们对“好食物”的理念和执着;  我,没有可能进过他的后厨,但在“机密”里他把后厨活生生地推到了我的眼前,让我仿佛看见了各味佐配料的色彩、切制的大小和摆排、厨刀的雪亮里掺杂着血光(动物的、也有厨师的),也好像听见了拥挤的后厨里锅、铲叮当、洗碗机轰响,还有后厨内外订餐、出菜的“世界厨语”的无障碍流淌; 我,更没有缘分认识他的餐厨世界里的大小厨师、领班跑堂、吧台的调酒师或是天天最后回家的勤杂工,可是他们一个个是那样鲜活地与我面对,我好像能听见他们的呼吸声、笑声和咒骂声,也仿佛看见了他们脸上写着的兴奋与失望、得意与沮丧、厚道与狡猾、落魄与奢望、坚毅与挣扎、疲倦与希望…… 不论他们来自何方,家庭、教育背景如何,各自有着什么样的过去人生、现时境况和将来梦想,也不论他们性格、行为有多正常、多古怪、多不堪、多令人绝望加失望,可是他们每一位都有只属于自己的绝技和闪光;他们辛苦而坚决地走着自己的路,令人感叹、感伤,却无法不生敬意!是,托尼的笔让你能近乎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他的厨房里的温度和节奏,还有或多或少的属于他的厨房的“疯狂”。

大个子托尼,长得帅帅的,样子酷酷的,可是无论在他的书里还是在他的影视作品中,其形象怎么看都是一个“痞哥”。天资聪慧却一度大把浪费;家中不缺钱、不缺爱、也不乏知识和教育,却也许正是如此,让他一度觉得找不到明确的人生目标。从逃学到辍学、从打架到恶作剧、从抽烟酗酒到吸毒成瘾,基本上属于“坏事做尽”,却始终没有自暴自弃,还顺带保留了一颗单纯、善良的心,并且在不断的荒唐、失败和求生之路上成就了吃苦耐劳的坚韧和绝处自救的本领。从小学四年级与家人旅行时在一艘游轮上尝到的一碗清凉的扁葱土豆浓汤 (Vichyssoise) 和在法国南部老家吞下的一粒大西洋里捞上来的生蚝开始,对“好吃食物”的寻找、追求和坚持直到谢世的那一天。大一时去麻省一海滨小城的一家海鲜餐馆打工的辛苦但印象深刻的经历导致了他大二的辍学,然后自说自话地报考了国际著名的 “美国厨艺学院” CIA (The 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 并且居然被录取了,自此在 “食与厨” 的路上再也没有回头或停留 —— 货真价实的 “义无反顾”!在“机密” 的最后一章里,托尼历数了自己手上、脚上、四肢和身体其它各处因烫伤、刀伤或其它原因在厨房里“收获”的 (多到几乎数不清) 的疤痕,然后问自己:这一行我还会干多久呢?他自己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我热爱这一行啊!你懂的。”

“热爱”,这是托尼一生行为中的关键词!他爱食物,爱厨艺,爱写作,爱旅行…… 但我觉得他最爱的还是我们这个世界、这世界上的人、还有这世界上的人的种种人生。他在不同经纬度和海拔上的三维“觅食“穿梭把我们带向了遍布地球不同角落的餐桌…… 山外有山,水下有水,食中还有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文有一方的灵魂,而食物就是将水土、肉体和灵魂“整”为一体的融合剂。在贫困而坚强的矿工的餐桌上、在山村辛苦劳作村妇的厨房里、在风雨兼程的渔家船只上、在物品琳琅满目巴萨巷弄里、在战争废墟旁的早餐小店前、在灯光夜市里的路边小吃摊旁、在被冰雪环绕的大、小木屋里、在地球顶端的极地考察站上、在神秘“遁世”的旅店、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酒吧,在高山之顶、在海洋之畔、在丛林之中、在星级餐桌上…… 一杯酒、一块肉、一盘菜、一碗汤…… 托尼本着对食物和自然的敬畏和对备食者的尊重、以一颗好奇、坦诚、温暖和谦卑的心、用听似简单却经过深思熟虑的问题和话语,以食物为“线”,为我们串起了人与自然、地域与文化、历史与传承、战争与和平,让我们看见了食物之后不同的色彩、服装和舞姿,听见了餐桌上下变化万千的语言、祈祷和歌声,知道了厨房内外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梦想也有希望。

托尼对语言的驾驭简直像个精灵!不论是他的文字、还是话语、或是影像作品里的解说和评论,你没法不被其吸引。他的语言和文字里没有故弄玄虚,没有词藻堆砌,没有居高临下,也没有无病呻吟,却是那种发自他的内心然后直抵你的心底的“介入”。他用词生动然而平实,简单易懂然而与众不同;他话语直率却不伤人,提问单刀直入却很少令人难堪。一次又一次地,我没法不“驻读”去回味刚刚读过的字句,或是“暂停”后去回放刚刚看过的片段。他总是可以用几句简单的话语让你开怀或含泪、感动或深思;他在作品中从不说教、剑指或是冷嘲热讽,但是他的“自言自语”似的旁白会让你扪心自问、自惭形愧、想做一个更好的自己、也祈盼一个更好的世界。

托尼的”痞哥”加“硬汉”的形象配置了一颗装满了同情、善良、虔诚、温暖和柔情的心脏。在他那看似刻满“沧桑”的脸上一双眼睛却清澈明亮。在他的目光里可以看见好奇、正直、理解、包容,看见草地、蓝天、还有好多好多大写的“人”。多姿多彩的世界和缤纷繁复的人生造就了托尼,也推搡着托尼。他用急促的脚步走过自己的人生旅程,留下一道属于他的异彩,令我们于眼花缭乱中心动不已……

品读一本书,聆听一段话,认识一个人,感受一颗心 —— 这是我与托尼的交集,感恩“遇见”他!

后记: 上文是2018年托尼突然辞世后拜读他的《Kitchen Confidential》后抑制不住的思绪,写下以平静我的激动、赞叹和惋惜。上周末,CNN播放了纪念托尼的 Documentary 《Roadrunner: A Film About Anthony Bourdain》,让我想起了这篇四年前为自己写的东西。在完全不了解有多少群友喜欢托尼和他的作品的情况下分享彼时思绪的碎片,心里着实忐忑,但同时却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听他、读他,了解他的世界、欣赏他超群的才华,还有他充满理想主义的人文情怀,明知这个世界和自己都不完美,却还是连奔带跑、毫不含糊地只争朝夕了。

2 thoughts on “一本书、一个人、一颗心”

  1. Jingwei99说道:
    09/12/2022 12:36

    “一个理科生,她觉得自己一直挣扎在“越学越无知、越绝望”的无解困境里,只能用文学、艺术、音乐、时政什么的来安慰自己”,颇有同感。还没找到作者与Anthony Bourdain同等的向往。只能加快只争朝夕的脚步…

    登录以回复
  2. PseudoCoder说道:
    09/11/2022 23:25

    refreshing poetic prose.

    登录以回复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

同类标签文章

会员分享 (10)

近期文章

  • 柯克刺杀案后续 09/15/2025
  • 097文艺复兴巨人的时代 马基雅维利 思索统治术的人之二 以古典思想反思现实政治 09/14/2025
  • 096文艺复兴巨人的时代 马基雅维利 思索统治术的人 他的两面性 09/13/2025
  • 查理柯克刺杀案 09/12/2025
  • 海地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09/10/2025

分类

  • Music (241)
  • Nancy Weekly (89)
  • Uncategorized (21)
  • 今日加政 (30)
  • 今日美政 (1,082)
  • 会员分享 (13)
  • 北美经纶 (28)
  • 名家讲坛 (248)
  • 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97)
  • 环顾 (26)
  • 睿眼历史 (50)
  • 美国制宪风云 (19)
  • 读书分享 (200)
    • 21世纪的21堂课 (78)

近期评论

  • gangzhu 发表在《海地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 Eric Potter 发表在《海地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 Leo 发表在《海地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 Eric Potter 发表在《中国周边环境改善?》
  • 路遥 发表在《中国周边环境改善?》
  • Eric Potter 发表在《乌东为啥亲俄罗斯?》
  • Jeanzhou 发表在《乌东为啥亲俄罗斯?》
  • Eric Potter 发表在《中国周边环境改善?》
  • Leo 发表在《中国周边环境改善?》
  • YG 发表在《中国周边环境改善?》
2025 年 9 月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 8 月    

归档

  • 2025 年 9 月 (11)
  • 2025 年 8 月 (19)
  • 2025 年 7 月 (22)
  • 2025 年 6 月 (28)
  • 2025 年 5 月 (27)
  • 2025 年 4 月 (25)
  • 2025 年 3 月 (30)
  • 2025 年 2 月 (25)
  • 2025 年 1 月 (29)
  • 2024 年 12 月 (24)
  • 2024 年 11 月 (28)
  • 2024 年 10 月 (33)
  • 2024 年 9 月 (29)
  • 2024 年 8 月 (33)
  • 2024 年 7 月 (24)
  • 2024 年 6 月 (24)
  • 2024 年 5 月 (26)
  • 2024 年 4 月 (19)
  • 2024 年 3 月 (25)
  • 2024 年 2 月 (24)
  • 2024 年 1 月 (25)
  • 2023 年 12 月 (21)
  • 2023 年 11 月 (22)
  • 2023 年 10 月 (24)
  • 2023 年 9 月 (24)
  • 2023 年 8 月 (30)
  • 2023 年 7 月 (48)
  • 2023 年 6 月 (44)
  • 2023 年 5 月 (49)
  • 2023 年 4 月 (38)
  • 2023 年 3 月 (47)
  • 2023 年 2 月 (43)
  • 2023 年 1 月 (50)
  • 2022 年 12 月 (49)
  • 2022 年 11 月 (49)
  • 2022 年 10 月 (47)
  • 2022 年 9 月 (60)
  • 2022 年 8 月 (54)
  • 2022 年 7 月 (45)
  • 2022 年 6 月 (51)
  • 2022 年 5 月 (49)
  • 2022 年 4 月 (49)
  • 2022 年 3 月 (51)
  • 2022 年 2 月 (54)
  • 2022 年 1 月 (53)
  • 2021 年 12 月 (70)
  • 2021 年 11 月 (81)
  • 2021 年 10 月 (68)
  • 2021 年 9 月 (71)
  • 2021 年 8 月 (68)
  • 2021 年 7 月 (38)
  • 2021 年 6 月 (40)
  • 2021 年 5 月 (26)
  • 2021 年 4 月 (22)
  • 2021 年 3 月 (21)
  • 2021 年 2 月 (17)
  • 2021 年 1 月 (24)
  • 2020 年 12 月 (10)

标签

社会分析 (417)世界外交 (356)music (226)法哲推介 (198)发现文明 (117)财经科技 (105)欧洲思想文化长廊 (97)竞选消息 (95)去年的今天 (89)Nancy Weekly (88)政党斗争 (82)抗疫基建 (50)睿眼历史 (44)生命3.0 (38)丑闻曝光 (31)北美经纶 (22)国家安全 (21)环顾 (20)美国制宪风云 (19)延林视角 (19)最高法院 (18)解放的悖论 (18)堕胎控枪 (18)种族问题 (16)秦晖 (11)张千帆 (10)会员分享 (10)经史之间 (7)自由的基因 (6)加拿大大选 (6)杜延林 (6)思想操练公众号专辑 (5)
©2025 今日美政2 | Powered by SuperbThe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