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 今日美政
我们今天回头来聊一聊乌克兰战争。
虽然我们现在还看不到最终和平停战的曙光,但大家心里可能多少都有一些预测。我估计大多数人会预测两种结果。一种是皆大欢喜的俄罗斯战败,普京倒台,乌克兰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甚至俄罗斯再次衰落,北约直接开进乌克兰,从此从西面锁住俄罗斯这头把开疆扩土刻进自己民族基因中的怪兽;但另一种预测也许更具有现实性,那就是乌克兰最终同意割让乌东地区和克里米亚,同时获得自己的安全保证。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即现在的乌东或者顿巴斯地区,被俄军实际占领的土地上的老百姓,他们自己更希望归属于乌克兰呢?还是俄罗斯呢?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因为战争的原因,这里没有公开透明的民调数据。但在战争全面爆发之前,还是有几项这种民调的。比如 2020 年的一次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的民调中显示,在当时爆发乌东叛乱的地区,超过一半以上的居民倾向于加入俄罗斯,而只有 12% 的居民希望重新回到乌克兰的控制之下。2022 年开战前一个月的一次调查中发现,在发生冲突的地区,70% 的当地居民支持该地区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克里米亚地区也差不多是这样一种情况。战前的民调统计中,大约 65%,甚至超过 90% 的当地居民支持加入俄罗斯。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结果呢?最近我学习了一些乌克兰的历史,才发现这个国家从建立之初,就存在东西两地居民成分的不同。今天刚好是周末,是我们知识讲座的时间,我就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段历史。为什么乌克兰这个国家东西两个部分的居民有这么大的区别。这其实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原因。
我们知道东斯拉夫人的文明历史其实比较短,他们比阿拉伯人的崛起还有往后。公元 9 世纪的时候,一群维京人,也就是当地称的瓦良格人进入了俄罗斯的诺夫哥罗德地区,他们结束了当地很多小东斯拉夫部落之间的争斗,建立了所谓留里克王朝。公元 882 年,他们攻占了基辅,并把首都从诺夫哥罗德迁到了这里,这就是最初的基辅公国。公元 10 世纪末,留里克王朝的弗拉基米尔大帝皈依了拜占庭的东正教,这就是东斯拉夫人基督教化的开端。但是基辅公国是一个统治技术很差的国家,到了公元 11 世纪,这个国家就土崩瓦解了,分成了一大堆小公国,各自为政。等到 12 世纪蒙古大军冲过来的时候,这些小公国都无力抵抗,也就被吞并入了蒙古金帐汗国。蒙古人对这些斯拉夫人部落的统治也相当松散,基本上允许这些公国保持独立和自治,只要你们这些自称为国王大公的首领做两件事,一是给我们蒙古人交税;二是如果我们蒙古人要打仗,你们得跟着出兵。在 13-15 世纪属于蒙古人统治时期,这些小公国就不断逐渐稳定下来。主要有北方的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也就是后来的莫斯科公国;加利奇-沃里尼亚公国,也就是后来的乌克兰;还有包括没有遭到蒙古人入侵的白俄罗斯。他们其实都是早期的基辅罗斯公国分裂之后的不同继承者。
这个时候,到了 14 世纪的时候,在波罗的海沿岸崛起了一个新的国家,就是立陶宛公国。立陶宛在今天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国家,但在当时,出现了一个特别能打的国王,立陶宛大公奥尔盖尔德。这哥们敢于直接挑战蒙古人。并且在 1363 年的蓝水河战役中,击败了当时已经出现内乱的蒙古金帐汗国,吞并了今天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西部地区,成为了欧洲的一个大国。金帐汗国这是第一次在俄罗斯地区被击败,这也成为了一个转折点,预示着蒙古人已经无力全面控制这一地区了。这个也是后来莫斯科公国敢于起来挑战蒙古人统治的原因。到了 15 世纪,1480 年,发生了著名的乌格拉河对峙事件。莫斯科公国的伊凡三世带兵和蒙古人隔着乌格拉河对峙。最后相当实用主义的蒙古人估计自己打不过,就主动撤兵了。这是东斯拉夫人的各个公国摆脱蒙古人,相继独立的开始。金帐汗国崩溃之后,分成了很多小的汗国,比如喀山公国,白帐汗国(也就是后来的哈萨克汗国),诺盖汗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汗国,就是克里米亚汗国。这些都是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的小汗国。

好了,到这里我们就需要注意一点,由于几个原因:基辅罗斯的分裂、蒙古人的入侵,和立陶宛人的吞并,和克里米亚汗国的产生。这个地区就分成了三个主要的国家。最北面是莫斯科公国、中间是立陶宛公国,立陶宛公国中包含北部的白俄罗斯和南部的乌克兰。但是,并不是全部的乌克兰,而只是乌克兰的西部地区。最南边的一个国家,就是克里米亚汗国,包括今天的克里米亚半岛和乌东地区。克里米亚汗国很弱小,而且又居于黑海北岸这样一个重要的通商口岸,因此很快被黑海南岸的当时正是如日中天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觊觎,成了奥斯曼土耳其的附庸国。这其实是一个双赢局面,奥斯曼土耳其获得了重要的通商口岸,而克里米亚汗国则拥有了强大的靠山。
立陶宛人(也包括拉脱维亚人)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民族,他们即不是日耳曼人、也不是斯拉夫人,也不是维京人。他们是很早以前就独立迁徙到波罗的海沿岸的古代印欧人,所以他们的语言自成体系,也不信仰基督教,而是信仰古印欧人的多神教。虽然他们很能打,但人口不多,文化落后。所以立陶宛人的统治也是相当松散和宽容,获得了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的人拥戴。但大家看看立陶宛公国,包括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个地区,就知道这纯粹就是一个四战之地。北方是维京人的威胁,当时还有咄咄逼人的条顿骑士团来自普鲁士地区的威胁;南部是蒙古人的克里米亚汗国和突厥人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东北部还有个正在崛起的莫斯科公国。谁都不好惹,谁都惹不起。所以立陶宛为了自保,就和当时的波兰公国合并了。立陶宛的大公娶了波兰的女王,两个国家合并成了一个 “立陶宛波兰联邦 ”,这是当时欧洲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这次联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波兰当时已经是一个罗马天主教国家了。立陶宛大公同意在婚后接受罗马天主教,这样一来,立陶宛就变成了一个天主教国家,那么来自北方的普鲁士的条顿骑士团的威胁,就消除了。因为条顿那帮人打仗就一个目的,就是要逼迫异教徒接受罗马天主教。得,不用您来打了,我结婚了!我皈依基督教了,咱们就成了主内兄弟姐妹了。婚姻永远比战争要好!
但是这个时候,矛盾也就产生了。波兰人(也就是西斯拉夫人)和立陶宛人信奉天主教,但东斯拉夫人早就接受了东正教。大量当地的东斯拉夫人就开始求助于北方的俄罗斯(这个时候莫斯科公国已经改名叫俄罗斯了,恐怖的伊凡(伊凡四世)开始自称是俄罗斯沙皇)。俄罗斯开始也不敢惹立陶宛波兰联邦。一直到了 17 世纪,才出兵帮助自己的阶级兄弟。双方打了十几年的仗,没有明显的胜负。在 1667 年签署停战协议,划分了双方的边界。这个边界在哪里呢?就在第聂伯河上。换句话说,从 17 世纪开始,乌克兰第聂伯河西岸(还包括大部分白俄罗斯)就属于天主教范围的波兰立陶宛联邦,而东岸,就包括今天的顿巴斯地区,就属于了东正教的俄罗斯。

所以到了这个阶段,乌克兰实际上分为了三块。西部是波兰立陶宛联邦,东部是俄罗斯,而南部,则依然在克里米亚汗国手中。
紧接着,彼得大帝的哥哥,也就是彼得大帝之前的那个俄罗斯沙皇费奥多尔三世开始和奥斯曼土耳其直接开战,争夺对乌克兰的控制权,史称第一次俄土战争。历史上不算一战二战的话,俄土战争打了至少十次!延续了二百年,主要就是争夺黑海北岸的控制权。
到了 19 世纪,俄罗斯横空出世了一个女强人,说起来她还是一个德国人,这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也有人称她为叶卡捷琳娜大帝。在她的统治下,俄罗斯开始和普鲁士和奥地利一起,开始攻击立陶宛波兰联邦。从 1772 年到 1795 年,连续三次对立陶宛波兰联邦的打击,使得波兰彻底灭国。从这个时候开始,乌克兰、白俄罗斯,并入了俄罗斯帝国。但是,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民族主义思想已经在欧洲蔓延,无论是俄罗斯人,还是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波兰人、立陶宛人,都开始有了自己的民族意识。这为他们在未来各自独立建国,打下了基础。
几乎与此同时,俄罗斯也正式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打通了黑海上的出海口。因为这个时候,奥斯曼土耳其已经羸弱不堪,也被迫承认了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统治。
但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波兰复国。波兰也出了一个狠人,就是皮乌苏德斯。他不但为波兰复国,而且还想恢复当年庞大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所以波兰开始发动对苏联的打击,力图夺回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当时苏联还要对付国内的反抗势力,所以这一仗可以说苏联输了。波兰又重新夺回了西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西部。但苏联这个时候依然控制着东乌克兰。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了,二战中苏德再次瓜分波兰,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也就全境回到了苏维埃联邦的范围内了。
这就是乌克兰整体的一个历史脉络。我们可以看到,东西部乌克兰确实经历了不同的历史路径。西部乌克兰在文化上更亲西方,亲欧洲;而东部乌克兰则更长时期内,是俄罗斯人统治的。这就是为什么在东部乌克兰说俄语的人很多的一个主要原因。
讲这段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但并不改变俄罗斯入侵一个主权国家的邪恶。如果乌克兰东部的民众希望回归俄罗斯,也应该在和平协商的条件下完成,发动战争是不可接受的。但了解这段历史,可以让我们对乌克兰问题的解决方案,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
Eric
乌东民苏维矣时期经历过大饥饿,死亡巨大。之后迁至该地区的多是说俄语的苏联人…所以乌东亲俄是否也有这一因素?
确实是有这方面因素的。30 年代的乌克兰大饥荒,最严重的地区就是乌克兰中部和东部地区,导致这些地区的人口下降。同时,当时苏联进行的工业化运动,也恰恰是在顿巴斯地区,大量俄国工人和技术人员迁徙到这里,也导致这一地区俄罗斯人口的上升。